智慧工地:建筑行业的数字化革命与未来图景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新的“落脚点”,智慧工地将数字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趋势。
——上海财经在线
“以科创为特色,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为定位,将技术创新、智慧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赋予了工地感知能力,仿佛长出了‘眼睛’‘耳朵’和‘鼻子’,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和施工全过程,构建起全面覆盖施工现场的多级联动管理体系。
”
在现代城市的开发进程中,建筑工地周边常见的问题包括围挡缺失、扬尘污染、噪声扰民、车辆无序停放及污水随意排放等,以及施工现场内部,人员安全、机械设备作业安全等问题突出。面对这些问题,综合执法部门采取了加强执法检查的措施,包括增加检查频率,甚至采取封堵入口、暂停施工等强制手段,以促使工地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整改。这些措施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过于频繁的执法检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执法资源,还可能对施工进度和商业运营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当设备发生故障而管理者未能及时得知;
当不明身份人员擅自进入工地而未能有效预防;
当看到其他工地建设如火如荼,自己的项目却进展缓慢;
当周边居民因噪音等问题频繁投诉,而管理者缺乏应对之策;
当特种工人违规用火、用电、暴力操作机械设备,而管理者无法得知;
当制定的计划与实际执行结果出现偏差时,却无法迅速找出具体原因……
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应该考虑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或是引入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来解决工地管理中的挑战呢?
实名制双防监管系统
利用5G高速网络和人脸识别技术,我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劳务实名制管理,提高了效率。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工作人员的安全装备,并通过联网核实身份信息。此外,它还能精确记录人员的出入情况,有效分析预判项目现场工作量,进一步优化考勤管理和薪酬发放流程。
360度空间立体实时监控系统
采用了塔吊、吊钩摄像头、辅助操作人员佩戴的AR眼镜、5G智能安全帽、高点球机鹰眼、全景测距成像、作业面视频监控等,共同构建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监控视野,不仅能实时监测整个施工现场内外的实时情况,还能在数据异常时立即发出警报,有效防止不当操作。每日拍照汇集计算,实时生成项目整体进度。
多维安全监控系统
智慧工地AI平台集成多种算法,能够自动识别烟火迹象、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人员闯入等安全隐患,并立即发出预警信息推送到相关责任人。借助50倍光学变焦技术,可以远距离观察作业面上的施工细节。同时,5G网络的全覆盖提供了比现有移动网络快十倍的数据传输速度,实现了多路1080P高清视频流的毫秒级即时回传。
绿色文明施工
通过将环境监测系统、自动喷淋装置、车辆冲洗抓拍等设施互联互通,并实现智能控制,可以在大屏幕上实时监控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PM10等环境参数。一旦检测到扬尘水平超过标准,系统会自动启动喷淋装置进行降尘处理。同时,通过人员定位技术捕捉现场负责人,并对施工现场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绿色施工得以贯彻执行。
工程机械设备监管
对工地上的关键机械设备,如塔吊、卸料平台和升降机等,实施全方位监控,结合先进的模型技术实时展示多维度的监测数据,确保能够精准掌握施工进度。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潜在风险点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提升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能力。
可视化综合监管
通过“一张网”全面监控项目的地理位置、布局、状态以及整体概览等关键信息。采用分层多级的管理体系和两级数据分析,确保各级管理人员都能获得所需数据,实现“一屏看清”项目全局,“一屏看穿”细节,明确责任归属,达到闭环式的精细管理。
结语
创新“无人机+”应用模式,先行先试全景成像测距、高空鹰眼、智能安全帽等先进设备,对现场人员安全、工程质量、实时进度进行全方位监管,解决工程建设监管难题;建设数字基地,构建“空、地、底”监测智能预警平台,为项目监测治理提供解决方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打造综合指挥驾驶舱大数据指挥中心,全域感知设备状态,实现项目工地远程监控、智慧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