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科技创新,“筑”力智慧建造
智能建造推动高效建设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公司贯彻落实中交集团及一公局集团工作部署
始终坚持“科技领航,智慧引路”
锚定“四位一体”布局要求
通过技术应用、科技攻关等
努力营造“科技引领,驱动发展”创新氛围
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不断助推“创新一局”建设
持续提升“智慧建造”能力
攻难关、破壁垒
让我们一起看看公司各项目的创新应用实效吧
海南省中医院新园区项目
BIM建模AR定位的装配式机房施工技术是基于海南中医院项目的施工经验,形成了基于BIM高精度建模、AR定位的模块组装式机房施工技术。
本技术适用于房屋建筑中空调冷热源机房、消防泵房、生活水泵房、管道井以及工业机电安装工程,对于空间小、设备管线复杂、工序穿插复杂、工期紧的安装工程更为适用。本工法通过可调参数标准模块化装配式空调机房施工技术,解决了空调机房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管线排布不美观的问题,提升了空调机房的整体观感。项目通过本技术的运用,顺利完成了机电管线施工,在保证质量、工期、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并在地方树立了高技术、高质量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深化当地市场提供过硬的“技术”支撑。(吴婷婷/报道)
聊城西站配套项目
大跨钢连廊整体提升技术是一公局集团和建筑公司首例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工程,相比于传统的搭设脚手架再安装方案,在该技术应用整体提升过程中,液压同步提升更安全、可靠,降低工程风险。
该技术原理首先将钢结构提升单元在其投影面正下方的-0.120米的地下室顶板上拼装为整体提升单元(不包括与支座相连的杆件),利用钢混柱框架结构设置8组提升平台(上吊点),每组提升平台布置1台液压提升器,共计8台。在钢结构提升单元方面,上弦与上吊点对应的位置安装下吊点临时吊具及加固杆件等,上、下吊点间通过专用底锚和专用钢绞线连接,利用液压同步提升系统将提升单元整体提升至设计安装标高,完成屋面钢屋面钢结构的安装作业。总提升能力为1560吨(大于1226吨),满足提升要求。该技术优势及主要创新点一是在地面整体拼装,完成后整体提升;二是地面拼装取消传统的胎架,采用地下室预留出的型钢柱帽,作为主要受力点;三是采用液压泵源系统、电气同步控制系统,保证提升顺利进行。(张军维/报道)
佛山项目
佛山项目作为局内首个智能建筑机器人综合应用的项目,运用多款建筑机器人协同配合施工作业,提高施工工艺质量标准,运用数字化手段武装现场、提升现场,将建筑机器人合理高效的运用到工程实体作业中,推动智能建造的快速发展。
通过引进智能建筑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天花打磨机器人、墙面打磨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改进质量管理方法、规范工程施工,施工效率为传统人工的1.8倍,同时避免人工高处作业,切实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施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