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系统上线啦!超170个项目云端相聚,这个系统超赞的!
传统管理方式下,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实名信息采集慢、统计繁、管理乱、考勤监管难等顽疾,职业教育和培训缺乏规范,进而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材料消耗、用工成本和安全隐患等因素的不可控,劳务人员的工资福利难以得到保障。同时,过往数据存在大量冗余,难以得到有效沉淀并为科学管理提供正向反馈。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2019年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难、成本大、责任不到、薪酬发放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克扣农民工工资等实际问题,
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对策,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总目标,结合建筑行业用工特点、劳务人员的管理经验,研发了一套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的劳务用工全流程管理系统,对进场人员统一管理。
Part.1
应用成效
劳务人员管理系统自2020年3月开始建设,5月份完成系统设计、开发,先后在大别山、高马河、叶巴滩项目部进行试点应用,8月初在公司所有在建项目进行软、硬件部署并正式上线应用。
截至2022年10月底,公司内部涉及水利水电、市政旧房改造、环境治理、高速公路等多个行业的38个项目已上线运用,纳入系统统一管理的分包商队伍已达200多支,劳务人员超2万人,累计发放劳务人员工资2.54亿元,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规范了公司劳务用工管理,杜绝了用工风险。
在三峡建设公司成功应用的基础上,2020年12月,经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改造升级,该系统被推广至集团所有在建项目,实现了集团层面的软件复用。
截至2022年10月底,集团内部共有超过170个项目应用该系统,按照软件单次开发成本60万元计算,共节约软件开发成本约10200万元,极大的减少了信息化重复投资,避免了信息化重复建设、同质化建设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集团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带头作用,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系统建设过程中,公司进一步深入探索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移转化途径,通过在软件开发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成果利益分配的主体、分配标准以及具体分配方式,2021年度因软件成功复用推广,共计取得收益分享11.02万元,开创协同创新体制下数字化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的新模式,为后续公司乃至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Part.2
系统架构及特点
劳务人员管理系统按照集团级、企业级和项目级三层架构设计,采用了基于多组件的架构复用技术开发,让系统在架构设计上就是一个先天支持高度可扩展的系统。
系统网络架构
在公司本部建立系统主服务器,所有的最终数据存储在本部;项目现场部署工地现场终端,实现项目部数据本地化储存,为系统扩展提供接口;现场终端系统与认证一体机、人脸信息库、人脸考勤系统实现全面物联网互联,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识别和判断。
整体业务架构
项目部劳务管理分为三个管理层次,分别是项目部层次,分包商层次和个人层面。
为了让管理更加透明,信息更加准确,证据更加充分,切实保障三方利益,特别是民技工的权益,通过对管理体系进行流程化梳理,实现软硬结合的数据采集体系和更加公平、公正的透明化用工管理。
Part.3
主要技术和创新点
主要技术
平台使用.net完成核心功能开发,数据库使用Mys产品,数据库设计满足数据库范式要求,使用HTML5+CSS+JS技术完成了前端显示及交互功能。通过Mys标准接口设计模式,支持多种数据资源接入方式,已支持多类型数据库及数据文件,具备优秀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平台采用BS架构,有着明显的便利性和兼容性。让服务器承载更多的系统运行压力,从而降低客户端的运营环境要求。支持多端登录,拥有独立的手机APP,并可对手机APP具备访问权限控制。让我们在分布各地的项目人员,能够用最简单、最快的方式接入系统,进行业务操作。
主要创新点
系统以劳务用工管理制度为抓手,建立全工程多角色参与的工地劳务全面体系。利用IT技术手段,打造集团、子分公司、项目部、分包商、劳务用工共同参与、互动的管理平台。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和强制化的管理要求,实现全员、透明、标准的施工企业劳务实名制、培训、用工、薪酬的全过程管控。
01
集成智能硬件,建立真实的劳务实名制台帐
02
建设新型的工资代发证据体系
03
企业劳务信息管理预警
04
企业专属后劳务信息库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能建《若干意见》和“1466”战略
扎实推动基础“334”工程建设走深走实
劳务管理系统的上线
推动了项目管理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
向科学管理、数字化管理转变
为全面提升项目管理价值创造能力赋能增效
来源:科技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