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线!青岛地铁 8 号线智慧工地的 9 大硬核实践
在地铁建设领域,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青岛市地铁 8 号线(南段)机电项目,以 “安全零事故、零重大事故隐患” 为核心目标,创新构建 “人防 + 物防 + 技防”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通过 9 大硬核举措织密安全防护网,将智慧化、精细化管理贯穿施工全流程,为地铁机电项目安全建设树立标杆。
一、安全管理体系:夯实 “全要素、全流程” 管控基础
- 目标导向:明确 “零事故、零重大隐患、提升应急能力” 三大目标,实施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双重预防机制与班组建设深度融合。
- 制度落地:贯彻《安全生产法》及山东省治本攻坚要求,推行 “五个一” 提升工程(每月一主题、一培训、一整治、一赋能、一总结);落实青岛地铁 “零违章班组” 创建、应急演练,同步执行中国中铁 “一件事全链条管理”“穿透式管理” 及 “吹哨人” 机制,确保制度直达施工终端。
风险分级管控:聚焦消防安全、机械设备、轨行区作业、用电安全等核心风险点,依托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人员实名制、危险作业线上审批;对设备实行 “一机一档一码” 管理,对轨行区作业、停送电作业严格执行票证制度,做到 “一站一风险清单”,作业前必核查安全条件。
二、9 大创新实践:从 “被动整改” 到 “主动预防”
1. 现场 5S 管理:打造 “无尘化” 安全工地
传统工地常见的粉尘、杂物堆积不仅影响环境,更易引发安全隐患。项目推行工厂化 5S 管理,配置无尘切砖机、无尘电锤、工业吸尘器、无尘一体开槽机等设备,同时采用高处挂接线架、钢筋吊笼、钢丝绳网包规范物料堆放。此举既提升了施工现场整洁度,又减少了因物料杂乱、粉尘超标导致的安全风险,实现 “一尘不染” 的作业环境。
2. 班组自管自治:激发安全内生动力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班组。项目创新 “小立法 + 二次分配” 机制:班组通过民主表决制定 “小立法”(如作业规范、安全奖惩规则),结合二次分配正向激励,让班组从 “被动接受管理” 转为 “主动参与治理”。同时落实 “一站三员”(站长、安全员、技术员)和 “晨会九步法”,强化作业前风险辨识,提升班组穿透式管理水平。
3. AI + 可视化:精准识别 “三违” 行为
依托智慧工地平台,项目建立盯屏调度室,实现施工现场监控全覆盖,联合站后各专业实时盯屏;创新 “安全帽可视化管理”—— 按专业划分安全帽色环(机电、供电、弱电等专业色环区分),配合 AI 抓拍功能,可精准识别未戴安全帽、跨专业违规作业等 “三违” 行为,快速定位违章人员及单位,强化行为约束。
4. “三违” 量化积分:划出安全 “红线”
为遏制违章行为,项目制定《青岛地铁工程建设 “三违” 行为清单》,明确 50 条违章内容(I 级 16 条、II 级 27 条、III 级 7 条),例如 “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违规使用吊钩吊人” 属 I 级严重违章。同时实行 “量化积分制度”:一线人员初始赋分 12 分,有效期 1 年,扣分满 12 分将被全线网拉黑、转岗或清退;通过 “三违” 曝光台公示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形成强大震慑。
5. “五个一” 工程:系统提升安全素养
- 1 月聚焦 “节前安全与停复工”,开展应急知识培训;
- 4 月针对 “机械设备安全”,专项检查设备管理与作业规范;
- 6 月结合 “安全生产月”,组织应急能力提升培训与上半年安全大检查;
11 月围绕 “消防安全”,开展冬季消防专项检查与班组创新赋能。
6. 晨会 “九步法”:筑牢每日安全第一道防线
- 会前点名(确认人员到岗);
- 检查与会人员状态(排查疲劳、酒后等不适情况);
- 宣贯上级文件(传递安全要求);
- 部署当日任务(明确作业风险点);
- 开展教育培训(针对性讲解安全知识);
- 小立法加减分(落实班组奖惩);
- 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关键安全环节);
- 安全宣誓(强化安全意识);
整理资料(归档晨会记录)。
7. 叉车 360° 影像系统:扫除机械作业盲区
针对叉车作业盲区易引发碰撞的问题,项目为叉车搭载4 路超广角高清摄像头,通过 AI 算法消除画面畸变并实时拼接,生成 360° 无死角环视画面,同步显示在驾驶舱屏幕上;结合超声波雷达,实现低光环境识别、距离预警及倒车轨迹预判,遇危险自动报警,大幅降低机械作业事故风险。
8. 消防远程报警:守护驻地 “早预警、快响应”
在劳务驻地安装消防远程终端报警系统,配备高灵敏度复合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烟感、温感、可燃气体浓度;一旦触发预警,系统将通过声光报警、短信推送、电话通知三重方式同步告知值班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解决传统消防 “早期发现难、报警孤岛化、应急响应慢” 的痛点,守住驻地安全底线。
9. 后勤一体化管理:消除作业人员 “后顾之忧”
安全管理不仅在施工现场,更在后勤保障。项目统一管理工人驻地,建设集体食堂、生活区、夜校,实现集中住宿;项目站长、网格员与工人 “同吃住、同作息”,及时解决生活需求;严格执行工资二次分配制度,确保足额按时发放,让作业人员专注施工、无后顾之忧,营造和谐稳定的施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