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等 9 部门发文:2025-2027 年建筑业重点方向定了!
2025 年 10 月 15 日,住建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 9 部门,正式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 年)》。该方案明确未来两年建筑业与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提出到 2027 年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需取得明显进展,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其中 “智慧工地、BIM 技术、建筑机器人” 等技术将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向 “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 全面升级。
一、政策背景:为何聚焦这两年?
二、核心内容:10 大关键词解读,覆盖全产业链
方案围绕 “智能化、数字化、安全化” 三大主线,提出 10 个核心发展方向,每一项均明确具体落地要求,直接影响建筑业企业的业务布局:
关键词 | 核心落地要求 | 影响领域 |
---|---|---|
智慧工地 | 地级市以上城市需建管理平台,监管工地安全、危大工程、绿色施工等 | 施工管理 |
BIM 技术 | 推广全过程应用,覆盖数字报建、三维审 图、竣工验收,需与 CIM 平台联动 | 设计、施工、运维 |
CIM 平台 | 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底座,汇聚建筑、基础设施三维数据,支撑多场景应用 | 城市治理、规划 |
建筑机器人 | 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3D 打印设备集成应用,编制部品部件标准图集 | 施工生产、装备制造 |
智能建造 | 建产业基地、推技术目录,培育具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 产业集群、企业转型 |
房屋安全数字档案 | 建立隐患档案并纳入行业数据库,强化抗震、防雷、防火性能 | 房屋管理、安全监管 |
城市生命线 | 地级市以上城市在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布控感知设备,建监测平台 | 市政设施运维 |
多元化投融资 | 支持 REITs 发行,鼓励银行信贷,形成 “政府引导 + 企业为主” 的资金体系 | 项目融资、资本运作 |
数字家庭 | 新建全装修住宅需设基本智能产品,预留健康管理、紧急呼叫等接口 | 住宅建设、智能家居 |
道路智能感知系统 | 以智慧多功能杆为载体建系统,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 道路建设、交通协同 |
三、重点任务:6 大领域细化举措,明确责任分工
方案将目标拆解为 6 大重点任务,每项任务均配套具体实施路径,并明确多部门协同责任,确保政策落地:
1.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升级
摸排供水、燃气、热力等设施底数,建立项目库,按 “急用先行” 推进数字化改造。
地级及以上城市需在燃气、桥梁等设施布设物联感知设备,实现故障实时预警。
易涝积水点加装智能感知终端,健全洪涝联排联调机制。
2.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
建道路智能感知系统(以智慧多功能杆为核心)和城市云平台,支撑车路协同。
推进智慧停车改造,建城市级服务平台,实现车位预约、无感支付。
加强末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中转体系。
3. 智慧住区与数字家庭建设
住区公共设施需数字化改造,鼓励物业建智慧管理系统,管控人员车辆。
新建全装修住宅需标配基础智能产品,既有住宅可推进家居电动化、数字化改造。
社区需完善 “一老一小” 嵌入式服务,如养老托育、社区助餐等。
4. 房屋建筑智慧化管理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制度,动态排查老旧住宅电梯、消防等隐患。
逐步建成国家、省、市三级联通的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实时更新。
推动房屋安全管理立法,强化 “人防 + 物防 + 技防” 措施。
5.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发展
地级市以上城市可建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培育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
深化 BIM 技术在建筑、市政、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统一软件标准。
研发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装备,推广建筑机器人、3D 打印施工。
6.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
汇聚基础地理、建筑、设施等三维数据,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
拓展 CIM 平台应用场景,如城市更新、防灾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
利用 CIM 平台开展城市综合风险评估,优化防灾避难空间布局。